关于网络谣言

关于网络谣言

【网络谣言的定义】

网络谣言是指别有用心的人员利用境内外网站、社交平台等网络介质,传播没有事实依据,且带有攻击性、目的性的不实信息。

【网络谣言的特点】

网络谣言具有隐蔽性、炒作性、攻击性、报复性、宣泄性、诱惑性、强迫性等特点。网络谣言影响新闻真实,特别是突发事件后的网络谣言,容易引发民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消解政府公信力,甚至影响国家安全。

【如何辨别谣言】

查看信息来源:网络谣言往往缺乏可信的来源和证据支持,要注意判断信息来源是否可靠。一些权威媒体或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往往更加可信。倘若没有证据或来源,就要谨慎对待该信息。

分析内容观点:网络谣言常常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常常利用强烈的情绪激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以增加其传播,容易通过事实核实和逻辑推理来辨别。

判断信息真伪:网络谣言常常以欺骗和误导的方式呈现,以达到特定的目的,要运用自己的常识判断信息的真实性。

【相关法律法规】

1、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第一千零二十五条 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实;

(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条 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行政违法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五条第(一)项: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3、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第(四)项 寻衅滋事罪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21号)

第五条 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网警提醒

净化网络环境,打击网络谣言,需要广大网民共同努力。希望广大网民保持理性思考,提高防范意识,积极抵制网络谣言,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携手共建清朗网络家园。

本页面为青岛信息港编辑,禁止采集和转发。网址信息的真实性由编辑审核,均反映于文章的发表日期,不排除以后的网站到期或关停,请知悉。微信公众号二维码采集于微信APP,已经过验证。 如果您也想展现在这里,请联系网站客服微信:81620538,注明:青岛信息港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打击网络谣言宣传专栏

相关法律法规

2024-1-24 12:31:43

打击网络谣言宣传专栏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

2024-2-22 23:49:0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夸夸
夸夸
还有吗!没看够!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清单
优惠代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快速搜索
关注我们
  • 扫码打开当前页

你已经到达了世界的尽头

  • 477

    文章数目

  • 5

    注册用户

  • 1

    总评论数

  • 20005

    建站天数

  • 8983

    总访问量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